- 六即佛
- Buddha in six forms;(1) [lang id =1028]理佛 as the principle in and through all things, as pan-Buddha-- all things being of Buddha-nature;(2) [lang id =1028]名字佛 Buddha as a name or person. The other four are the last four forms above.* * *﹝出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﹞ 六即佛者, 約事故明六, 約理故明即。 即者, 其體不二, 名之為即。 然明此六即者, 或顯法門高深, 或明修行次第。 若論六者, 位次高下有序, 則修行之人, 不生上慢。 若論即者, 理體初後皆是, 則修行之人, 不生退屈。 以理言之, 即處常六, 六處常即, 蓋由事理不二故也。 〔一、 理即佛〕, 謂眾生本具佛性之理, 與諸如來無二無別。 故涅槃經云: 一切眾生即是佛, 是為理即佛。 〔二、 名字即佛〕, 謂或從知識處聞, 或從經卷中見, 知此理性, 即佛之名。 於名字中, 通達解了一切諸法皆是佛法, 是為名字即佛。 〔三、 觀行即佛〕, 謂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, 必須心觀明了, 理慧相應, 所行如所言, 所言如所行, 是為觀行即佛, 此五品位也。 (理慧相應者, 理即所觀之理境, 慧即能觀之智慧。 應者, 當也。 謂境智相當, 則言行一致也。 五品者, 隨喜品、 讀誦品、 說法品、 兼行六度品、 正行六度品也。 ) 〔四、 相似即佛〕, 謂於觀行即中, 愈觀愈明, 愈止愈寂, 雖未能真證其理, 而於理彷彿有如真證, 是為相似即佛, 此十信位也。 (愈觀愈止者, 觀即觀照, 以觀觀昏也。 止即止息, 以止止散也。 十信者, 信心、 念心、 精進心、 慧心、 定心、 不退心、 護法心、 回向心、 戒心、 願心也。 ) 〔五、 分證即佛〕, 謂無明之惑, 有四十一品, 至此破一品無明, 證一分中道, 是為分證即佛。 此十住、 十行、 十回向、 十地等覺位也。 (十住者, 發心住、 治地住、 修行住、 生貴住、 方便具足住、 正心住、 不退住、 童真住、 法王子住、 灌頂住也。 十行者, 歡喜行、 饒益行、 無瞋恨行、 無盡行、 離癡亂行、 善現行、 無著行、 尊重行、 善法行、 真實行也。 十回向者, 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, 不壞回向, 等一切佛回向, 至一切處回向, 無盡功德藏回向, 隨順平等善根回向,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, 真如相回向, 無礙解脫回向, 法界無量回向也。 十地者, 歡喜地、 離垢地、 發光地、 焰慧地、 難勝地、 現前地、 遠行地、 不動地、 善慧地、 法雲地也。 等覺者, 去後妙覺佛位, 猶有一等, 勝前諸位, 得稱覺也。 ) 〔六、 究竟即佛〕, 謂道窮妙覺, 種智俱圓, 是為究竟即佛, 此極果妙覺佛也。 (種智者, 即一切種智也。 妙覺者, 覺體圓明, 不可思議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